畫面穩定

講求穩定是拍攝的第一原則,晃動的畫面會讓閱聽者產生不適感。畫面穩定的方法可從
(1)雙手持拿機器靠近肩膀、雙腳微張,讓身體站穩
(2)在戶外時,要善用現場的地形地物(例如:桌面、欄杆、牆壁、路旁的樹等)作為支撐
(3)長時間的靜態拍攝可利用腳架,例如音樂會、舞台表演、會議紀錄等。
此外,手持攝影機時可利用變焦紐(zoom in 或 zoom out),先將鏡頭拉到最廣,再移動雙腳靠近拍攝物
並且盡量暫時屏息呼吸以力求畫面的穩定。

拍攝方法

■ 固定(Fix)拍攝法-以靜制動

固定拍攝法係指拍攝者站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上,將攝影鏡頭對準拍攝物體後所進行的拍攝動作,
不做鏡頭的推進拉遠或上下左右的搖攝,而是設定好畫面大小後開機錄影。
此方法類似拍攝照片的取景和構圖,但不同於相機是捕捉靜態的定格畫面,攝影機是拍攝動態畫面。
而如此固定鏡頭,因鏡頭固定後可增加拍攝畫面的穩定性,但是主題卻仍是活生生的影像。

此外,固定鏡頭的運用要點在於取得一個好的構圖後,以固定的鏡頭,一個畫面一個畫面採分段方式進行拍攝,
利用不同的畫面大小與角度讓被攝物體能呈現其位置、環境、動作與主題。
為了避免畫面的單調,建議可多加變化拍攝的位置,以呈現整個被攝物體的不同面貌;
而且每個畫面之間要有連貫性,否則會因毫無關聯性而顯得冗長乏味。

■ 搖攝(Pan)拍攝法-以動制靜

簡單來說,搖攝係指將眼前景物全景畫面拍攝進來,通常將攝影機由右邊水平移動到左邊,
或者由左邊回到右邊之間的動態拍攝,即稱為搖攝鏡頭。
此種拍攝方法是一般照相機無法做到的拍攝方式,也是動態攝影最大的優點之一。
全景搖攝的目的在於表現景物的範圍、兩邊之間的距離,以及呼應兩邊主題的連貫鏡頭,
但也因為搖攝需要轉動身體,以至於會產生鏡頭的晃動或忽快忽慢的現象。
此時應該以腰部作為軸心,雙腳不動僅轉動上半身進行操作,且搖攝的幅度以不超過 120 度為極限。
至於應由左邊或右邊為起點端視拍攝的重點,並無一定標準。另外火老師也強調搖攝法的構圖應先找到拍攝起點,
再按下錄影鍵 3 秒鐘後,接著上半身慢慢轉動到終點再停留三秒種,拍攝即大功告成。

■ 變焦(Zoom)拍攝法

變焦功能在照相機及攝影機皆有,當要拍攝近物時,可透過變焦鏡頭貼近目標取景。
其中 zoom in 的鏡頭效果是導引閱聽者的目光移到拍攝所強調的重點,具有凸顯主題的意義;
zoom out 則是畫面視角的改變,找出畫面的變化效果,讓畫面的空間由窄變寬時,讓人有原來如此的意境。
這兩種拍攝方法各有其意義,運用得當將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但如果濫用 zoom in 或 zoom out 的效果則會顯得漫無目標,
畫面忽近忽遠的晃動而影響視覺的感受。

至於變焦鏡頭 zoom 的操作方法為:先將目標設定在畫面的中央,靜止錄影 3 秒鐘後再緩緩將鏡頭 zoom in 到拍攝的主題,
當鏡頭達到目標後,停頓3秒鐘後關機。反之,zoom out 的拍攝也是相同道理,但為反向操作。而如果日後要進行剪輯,
可以將停留的秒數增長以方便剪輯。至於 zoom in 或 zoom out 速度的快慢,應以能讓閱聽者的視覺感受到舒服為主。

■ 構圖技巧

攝影的構圖技巧可分為景物和人物的構圖要領兩部份,其種類與特色整理如下表:

景物
全景畫面
即所謂的大畫面拍攝,可表現景物的整體感,適合用於環境位置的說明和現場氣氛的表現

中景畫面
較全景畫面範圍窄,可用以拍攝畫面中較有特色的地方

近景畫面
目標物大,用以強調特定主題,並加強閱聽者的影像感

人物
全身畫面
常用於運動會比賽或舞蹈表演,用以表達人物從頭到腳的肢體動作,但要注意人的頭頂和地面要留少許空間,避免人物拍攝的畫面呈現壓迫感

半身畫面
即腰部以上的拍攝,最能表現人物的肢體表現和臉部表情,常見於演講、鋼琴演奏、寫書法等

胸上畫面
寫實地呈現人物的表情,主題明確讓人印象深刻,不會顯得空洞乏味

特寫畫面
最具張力,特寫人物的局部動作以充滿整個畫面的大小,可深刻表現人物的細部動作和表情

■ 鏡頭語言組合

拍攝影片和寫作文一樣須具有起承轉合之運用;利用鏡頭來表達一個事件,應讓閱聽者能很快的了解影片表達的意涵為何,
因此,在拍攝上要注意幾個重點:
(1)地點(Where):拍攝明顯的地標、建築物、週遭環境及特色為何?
(2)人或主題(Who):主角是誰?活動內容主題是甚麼?
(3)做什麼(What):主角在做什麼?活動內容是什麼?
在日常影片拍攝中只要掌握以上三個元素,搭配基本的取景和構圖技巧,相信拍攝出來的影片將更具可看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