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繼聖

1、影片不搖晃的秘訣
每當拿起DV準備拍攝時,你的手臂是否常不由自主地晃動呢?其實,只要能好好地掌控,就絕對能拍攝出好的作品。

注意水平線
拍攝影片時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要保持機身的水平,勿使之有傾斜。不然所有的觀眾都要歪著頭坐在電視機前面看你的影片。一般人習慣用單手操控DV,不過這樣往往不容易保持穩定。如果可能的話,不妨使用腳架來保持水平。不過這種情況可能不是很便利,這樣就要靠著注意畫面中的水平線來調整畫面的穩定。以拍攝「海景」為例,攝影者可以調整觀景窗的下緣,使之和海平面保持水平狀態。

雖然在電影上,我們有時會看到故意使機身傾斜的方式來營造不安定的感覺。但一般而言,這種拍攝手法須要有前後連貫的鏡頭,並且整體攝影內容要有一定的故事性,若是前後無敘述性的鏡頭映襯的話,並不建議使用這種「故意傾斜」的技法。

一個畫面只拍攝一個主題
由於拍攝的時間一長,往往拍攝者注意力就會失去集中,也就疏忽了控制畫面的穩定。所以對於一般的DV使用者來說,最佳的拍攝方式,就是一次只拍攝一個主題畫面,不要企圖「一鏡到底」將所有要拍的東西都拍完。
舉例來說,以「到國外博物館觀光」為例,我們可以將整個影片分為四個主題:

鏡頭1:博物館的外觀概述
鏡頭2:博物館的正面描寫
鏡頭3:博物館的外牆細節
鏡頭4:來博物館參觀的人群

分成這四個主題之後,再分成四次來拍攝。這樣可以將影片拍攝的複雜度簡化,也可以有效保持穩定性。如果你將這四個主題,全部溶為一個鏡頭要拍完的話:先拍博物館外觀,然後以「搖鏡」將鏡頭帶到博物館左側,再調整焦距將博物館的外牆細節,最後將人群全部納入畫面中……。這樣的操作或許是基於你想要表現高超技巧的心態,但是往往所拍攝出來的成果不但讓人眼花撩亂,而且整個場景更會顯得極欠缺安定性。

拍攝的四個規劃步驟
主題是什麼:先想清楚「我現在要拍攝主題的是什麼」。是人物?建築物?還是花卉?記住「一個畫面決定一個主題」的原則
如何構圖:該從哪個位置來捕捉攝影的主題,才能最凸顯特色?調整焦距與畫面尺寸、決定整體構圖。
預想畫面的銜接性:想定前後影片的片段是什麼,想好前後畫面要如何銜接,你才能決定這段影片的開場以及結束畫面,然後再開始攝影。


2、拍攝時間的節奏如何才算適當?

按下錄影按鈕後該在何時停止錄影?時間過長,會顯得冗長而乏味;時間過短,則有時會讓人對拍攝內容感到「霧煞煞」。因此一個鏡頭在時間上的拿捏,要如何才算得上恰到好處呢?

鏡頭時間的控制與協調感
一個好的影片,應該是由很多片段的影片,經過連結剪輯組合起來的。最小單位,就是如前所述的只有「一個主題」的影片片段。那麼,每一個影片片段,究竟需要多少的時間,才算得上是成功呢?一段影片片段該是幾秒才算好?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假設攝影主題能引起人注意或興趣,例如:拍攝耍猴戲的過程,或海豚表演等的「動態」主題,內容十分有趣時,即使以長時間來拍攝也不會讓人感到膩。相反地,如果主題是「靜態」的景物如風景、花草時,就不適合以長時間的鏡頭拍攝,而要改以短時間鏡頭拍攝。

時間長度依主題、內容而定
一般而言,若畫面內容複雜、欲拍攝主題多,適合長時間的鏡頭;若主題較為單純,則以短時間鏡頭即可,簡單明暸。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鏡頭過於冗長,在剪輯影像時還可以再加以刪除部份片斷,然而過短的鏡頭,在編輯時則可能回天乏術。

在此以較具體的例子來做說明。譬如:在旅行時拍攝的畫面中,若鏡頭有帶到如車站名、地名、廣告招牌等,文字數較少的畫面時,大約2秒鐘即可。但如果是觀劃地圖的看板等,有記載路線、名勝地等的話就需要7、8秒左右了。故攝影時如果遇到有「文字敘述」的畫面時,不妨在進行拍攝同時在腦海中默唸,這樣的方式會比較容易掌握時間。

以作品的意境來決定
除了以上幾種決定鏡頭時間的標準外,還可以依據拍攝作品的意境,來決定時間長短。
例如,欲表達「置身於早秋或早春,泌涼微風迎面吹拂的山路中,滿心洋溢輕鬆氣息」這種心情寫照的畫面,就該以長時間的畫面來處理,才能有效地將內心深處的感動呈現。至於運動會、資訊展大型活動等動感十足的鏡頭,習慣上要以多重的短時間鏡頭來編輯,這樣才態展現出活力無限的一面,整體上也才較具有爆發力。因此,基本上靜態畫面要用短時間鏡頭,動態畫面則要用長時間鏡頭。

該拍幾秒呢?
遠景(廣闊遙遠的景色) 8~10秒
中景(稍近的景色) 5~7秒
近拍(由近處拍攝) 3~4秒

3、拍攝影片也應注意基本的構圖原理!

無論是拍攝動態影片或是靜態相片,構圖的好與壞都會決定影片的拍攝效果。就跟拍攝數位相片一樣,太複雜的構圖會減弱影片的效果,只有單純明快的構圖才會給人強烈的印象。

構圖以簡單為佳
構圖,最重要的就是「精簡為上」。就是說除了拍攝物主體外,不要加入其它多餘的東西,就算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無法避開雜物,那麼也要試著淡化,不要太過醒目。例如,拍攝人物時若背景較為雜亂無章時,將鏡頭改為望遠功能來使背景模糊,同時試著改變角度,將背景改置於天空或較單純的牆壁上。有時只要將攝影角度從一般的視線高度,稍稍再往上提昇,例如:站在椅子或其它高物上,讓視角產生些許的變化,背景就有可能隨之一變。
一般人物攝影的角度,通常以對方的視線高度為最佳角度,畫面的穩定感較佳。若是小孩子則以小孩子的視線高度為準,反之以大人的視線做俯角攝影的話,就拍不出小孩子天真爛漫的感覺了。

遠近感豐富的畫面,視覺印象較強
除了角度之外,在構圖上還有一個極關鍵的重點,那就是能否賦與畫面縱深的感覺。具有縱深效果的影像才容易牽動每個觀賞者的心緒。要使影像產生立體感與遠近感,最常使用的手法是在拍攝主體的前面加上一些不至於會礙眼或破壞協調感的東西,如花草盆栽、樓梯扶手等。
從高處往下俯視攝影的「俯瞰攝影」,同樣也能表現出縱深的感覺。就像從展望台上向上俯瞰廣闊風景一樣,如果前方能再加上些前景的輔助物品,立體感就會更強烈些。
如果要表現出高山的壯闊,就不要將天空做大範圍的取景,適當地縮減其所佔的比例,而改以遼闊的高原取而代之,這樣山的高度就起顯現出來。但是不可如「二分法」般地將山置於畫面正中央,這樣的構圖無法加強高山的氣勢,反而會讓畫面顯得有些平凡。
想要讓自己攝影的功力提升,關鍵就在於各種角度的拿捏、位置的選定,經由一次又一次實際觀察畫面,並比較與實景差異的過程中累積經驗,而這才是達到攝影上乘境界的最快途徑。

構圖的基本圖形

水平線
以簡單的三等分強調均衡的美感

三角形
無論正逆三角形構圖都能給人安定感。

放射型
以放射性線條表示出影像的深度。

S型
S型表現的是線條的優美,同時有遠近以及動態感的效果。

L型
水平與垂直線的組合,是複合型構圖。

對稱型
畫面維持平衡,相互對稱。

4、「Panning」和「Follow」讓內容與你貼近
有兩種基本的動態技法,一種稱為「Panning」(搖鏡),通常用在風景攝影上。根據想要將美好風光一覽無遺的渴望,我們會將鏡頭由一個點橫移到另外一個點;而第二種技法稱為「Follow」(追隨),則是在拍攝時將鏡頭隨著被攝物體移動而移動,將鏡頭緊盯著被攝影物,如行駛中的汽車、飛機或是奔跑中的孩童。

「Panning」的重點在於畫面的停頓
「Panning」最重要的關鍵鏡頭,其實是在最初和最終的畫面,這時務必要採用固定鏡頭,尤其是在停止攝影時,最後一個鏡頭的畫面,是決定構圖的重要關鍵。因為最終的畫面如果表達的好的話,往往能夠讓觀賞者在最後一刻恍然大悟,想到:「原來這就是攝影者想表達的意念」的印象。

其次要注意到的是,你打算在未來編輯影片的時候,接在「Panning」這段影片的下一段影片的開頭畫面是什麼?因為這決定了你「Panning」的這段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兩者應該要有關聯性。這樣在故事的延續上會比較容易處理。此外,對於風景進行搖鏡拍攝的話,最忌諱快速移動鏡頭,要不急不徐地移動才能表現出搖鏡的優點。

「Follow」距離主體物不應太近
當使用「Follow」技巧時,由於要對被攝主題作一段時間的追蹤攝影,所以這時你應該要注意到你與主題物之間的距離不應該太近。通常都應該利用望遠鏡頭來對準備拍攝的主題。例如你可以拍攝行進中的火車,距離遠的話,鏡頭可以配合火車的速度緩慢地移動,讓火車在畫面中的位置不動,而背後景物移動。如果你離火車太近的話,則一定抓不好速度的控制,影片就會不安定。

鏡頭離被攝物體的遠近也會決定影片的感覺。如果將以望遠鏡頭對拍攝主體,做特寫鏡頭的跟拍,背後景物的移動速度就會相對的變快,畫面會顯得極具動感。離的越遠的話,則影像就會越來越靜態,感覺比較安定。

Panning、Follow和移動攝影都是先有了定點的畫面後,為使畫面能夠呈現出動感的一面而使用的技法。因此,兩者的原則不離「定點」攝影,同時切記:不要因為畫面的改變,而忘了原來的攝影主題與目的。

拍攝「Panning」的口訣
拍攝「Panning」的時候,最好記住以下口訣:「鏡頭調整為廣角、決定構圖、最初的畫面停留約五秒鐘。之後儘可能地緩慢移動攝影機,在最終畫面再停留約五秒鐘,攝影大抵完成。」

5、拍攝影前先確認光源
光源來自何處?是如何廣披在所有被拍攝的主體上?只要能巧妙利用光線,你的拍攝功力就可以說又更上一層樓了。展現立體感與個人的情感就從了解「光線」開始吧!

順光可讓物體清楚、鮮豔
一般以被拍攝物正對光線時的「順光」狀態為基本採光。舉例而言,色彩鮮豔的向日葵,展顏迎向日光的鏡頭即為最佳寫照。如果,這時再以青天白雲做為背景,就是一幅無懈可擊的完美畫面了。人物攝影也是如此,在順光的狀態下最能將臉部的表情清楚的記錄下來,而且服裝的顏色也最亮麗。

善用斜光
順光狀態下被拍攝物較為明亮,色彩也較鮮豔,即使自動攝影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唯一的缺點是立體感的表現較不明顯。但光源改為由被拍攝物的斜角方向照來時,畫面效果將會有所改善。
無論是森林、海洋、山脈、人物甚或小花小草,所有的被攝影主體在斜光狀態時,拍攝的效果都極具美感,因此,斜角光線能夠賦予被攝影主體一些適當的陰影,增加其立體感。雄偉的山岳麗景、遠眺麗緻的古都風情,這些不都是在朝日初昇或夕陽西下時,才更加顯得美麗動人的嗎!道理就出於此。

以「逆光」再現如詩畫般的世界
「逆光」即是指由被拍攝物的後方照射而來的光線狀態。像是氣球、芒草等物體,由於物體本身是略能透光的,所以在背景較暗的情況下可以逆光位置進行拍攝,如此一來無論色彩與透明感上,皆會有意料之外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背景色不夠暗,就無法將透明感表現出來了。所以,這時請在攝影位置的選定上多下點工夫。
在逆光狀態下,光線由被拍攝主體的背面照來,可以很清楚地描出被拍攝主體的「輪廓」,只要稍加利用此一特點,很容易就能拍出經典的畫面。例如落日餘暉的海灘上,逐波踏浪攜手而行的儷影;或是火紅夕陽下,孤立於荒煙飄渺中的五重塔影等,都是最好的寫照。逆光攝影時要注意的是,在自動曝光的模式下,由後方而來的光線如果太強的話,容易使整體畫面色彩顯得過於暗沈。

6、變焦鏡頭讓取景更方便!
市面上,標榜能收納於口袋內的超小型DV的變焦鏡頭,其倍率一般約為10至16倍。10倍變焦的鏡頭,其望遠與廣角的面積比為100倍,以普通的攝影而言已經十分足夠了。變焦鏡頭其實並不是單純的為了拍攝遠距離物體而已,還能以不同的畫面尺寸來捕捉影像,或是做為取決畫面構圖的輔助功具,是靈活度極高的鏡頭。

望遠和廣角的差異
由於使用望遠功能時,光圈會加大,而景深範圍就會變得較為狹小,故被拍攝景物的前後會產生模糊的現象,如此一來有助於凸顯主題景物,達到強調的效果。這時,如果在前方置入花卉等色彩鮮豔的物體的話,遠近感將會更加明顯。
假設以「超望遠」功能觀察由正前方急駛而來的火車,火車的高速感會因角度的關係而無法表現出來,但隨著鏡頭與火車之間的距離急遽縮短,反而會讓整個畫面更能展現出強大的爆發力。
至於廣角功能則可以拍攝較廣闊的範圍,並能突顯距離感與立體感,而且能同時對焦於背景與人物上。其實攝影機和一般的靜態相機比較起來,廣角功能並不是十分明顯。除了原有的廣角功能外,如果另外再準備一個超廣角變焦鏡頭的話,廣角功能的使用上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0.5倍與0.7倍左右的倍率在畫面傾斜上,基本上並沒有什麼大問題,即使當成常用鏡頭也無可厚非。

「Zoom in」還是「Zoom out」?
使被拍攝物感覺上愈來愈接近鏡頭的「Zoom in」與愈來愈遠的「Zoom out」這兩個功能,對愛好攝影的人而言可說是極具魅力的攝影技法。一般而言,變焦的技巧中「Zoom in」會比「Zoom out」來得難些。「Zoom in」意味著接近,拍攝主體在畫面中會往攝影者的方向靠近,很容易就會引起觀賞者的注目,因此要強調拍攝主體時,「Zoom in」是極佳的選擇。
至於「Zoom out」,除了表達遠離的概念之外,它也是一個很容易使用的轉場技巧。當你將場景由近處的主題拉到遠方,鏡頭從廣角端望出去,可以看到所有的景色,那麼無論接下來的鏡頭帶到哪裡,都很容易和之前的鏡頭做連接。

7、風景攝影提示
如果你對著每一個場景,都只是這樣將鏡頭拉遠拉近的變化,那是很無聊的。當我們離要拍攝的風景有一段距離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離DV附近的周遭尋找一些輔助的陪襯物來當作前景,像是先將鏡頭焦點對準離你近處盛開的花朵,或是樹木,以被拍攝的主體為模糊的背景,將近處的景物清楚地拍,然後再接著拍攝全景,逐漸往主體方向瞄準焦點。
這種方法拍下來的畫面不止強而有力,前景的輔助物選的好的話,比如說是春天的花朵,還可以在同一個鏡頭裡頭,說明季節與場所。當然,你也可以反過來,先將焦點對準背景,在慢慢從後面的焦點轉移回前景。這個時候,主角就成為前景的景物。

利用橫搖鏡頭拍攝海岸、草原
當被拍攝的主題是海岸、沙灘,或是高原這種既寬廣又綿延不絕的景色時,DV根本無法將所有的景物一併納入,就算可以,也無法表達現場那種遼闊的壯觀感覺。在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利用橫搖來拍攝全景。
當我們利用橫搖來拍攝風景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曝光的問題。如果我們拍攝範圍的光線一致的話,強弱差別不大,當然不會有問題。不過通常我們拍攝風景的時候,往往面臨的問題就是有某些部分特別光亮,而另外一邊則特別黑暗。那麼,曝光的準確性就有問題了。

注意景色與天空之間的水平比例
當你想要將一望無際的草原或是海岸線,與蔚藍的天空一起收納到鏡頭的時候,一般的初學者通常都會以地平線為中心,平均地將畫面一分為二。這樣的拍攝構圖,會讓觀眾不知該將注意力放在上半部的天空,還是下半部的草原上。
比較有經驗的拍攝手法是,以5比3的類黃金比例來分割天空與景物。而至於是天空還是景物的比例要佔比較多一點,那麼就要看你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而定。
另外,不管你要拍攝的風景是草原還是海洋,如果景點一成不變,海洋上只有波浪、草原上只有野草,那是很無趣的。最好在景點上能夠找到一些陪襯物,像是船隻或是花朵,這樣畫面將會顯得比較有變化。


8、人物拍攝的注意要訣:

擁有了第一台的DV之後,相信大部分的人第一個拍攝的鏡頭,就是每天相處在你身邊的人。拍攝人物影片時,首先要將過去拍靜態相片的觀念拋棄,不要讓人物在鏡頭前靜止不動擺姿勢。你要想好要表達的主題,以及獨特的表達角度,再來進行拍攝。

拍攝視點與人物的眼睛平行
當我們將鏡頭拿來拍攝人物時,依照鏡頭距離人物的遠近,人物會在鏡頭中佔有大小不同的比例尺寸。在攝影的專業術語上,畫面可依比例的不同,而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技法:

FULL SHOT(全身):
一如字面意思,即從頭至腳全部置入鏡頭內,被攝影物的一舉一動皆涵蓋於畫面之中。運動會或其它體育競賽時,就常使用到全身景。

MEDIUM SHOT(膝蓋以上˙七分身):
畫面較具穩重感,被攝影者手部的動作,和臉部的表情也較為清楚。

WAIST SIZE(半身):
對話或訪問時常用的鏡頭,若稍微再放大至胸部以上感覺也不錯。要強調手和臉部時,可採用此一方式。

UP(肩膀以上的近拍):
肩部以上整個臉部的大小,這是最能夠將被攝影的喜、怒、哀、樂等臉部表情,以強烈方式表現出來的鏡頭。不過在採用UP時要注意的是,臉部雖然不一定要整個都包涵在畫面內,但人物下顎的部份絕對不能在鏡頭外,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CLOSE UP(特寫):
眼神、嘴角、手等部位的特寫。特寫用在小嬰兒上固然很可愛,但若用中高年以上的人物常會令人產生不快的感覺,因此請儘量避免。特寫鏡頭通常帶有「凝神注視」的效果,一般約二至三秒即可。

當你越希望表達人物的心中的想法,或是強調他的特色和表情的時候,你可以採取近距離的鏡頭。而當你想要表達的是某種情境與氣氛,或是純粹想表達人物的美感時,你就可以距離遠一點,配合周圍的風景來拍攝。

避免單調的正面鏡頭過多
我們在拍照時,習慣就是從正面拍照。不過當使用DV來拍攝影片時,一直拍攝正面的畫面是很無趣的。那就跟拍攝證件照或是大頭照沒有什麼兩樣,所以,最好試著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表達被拍攝的人物。
從側面來拍攝人像,可以表達出人物的立體感。比如,拍攝的人物是女性的話,側面的角度可以表現出女性優美的氣質;而拍攝的主角是老年人的話,側面的角度可以傳達出他臉上的滄桑感。同樣地,當我們拍攝小孩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利用高角度來拍攝他們可愛的表情,也可以利用低角度來觀察他們平日不為我們所注意到的一面。這些都是我們在拍攝人物的時候,可以運用到的鏡頭。效果都會比呆板的正面拍攝法要來得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